找到相关内容11112篇,用时11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慈悲他人的方法与智慧

    方面,虽然并不容易,但也不是那么困难,只要做到其中一项,另外一项自然也可以做到。   观察他人的心,用的不是神通、第三只眼、读心术或催眠术,而是用。   除了从自己的感受推想到他人的感受,还可以观察自己和他人,在立场、年龄、教育程度、生活环境,甚至文化背景等方面的差异,深入细腻地观察后,你就会发现,世界上根本不会有两个完全一样的人,既然是不一样的人,就应该学习尊重他人、了解他人,不要硬把别人...

    圣严法师

    慈悲|圣严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9/02/15183310726.html
  • 持守正念的功德是什么、有多大

    怎能成为你的怙主?——佛陀   前辈高僧大德们为什么弘法利生的事业如此广大?为什么大德们从年轻到圆寂之前的弘法利生如此顺利呢?就是他们始终以正念来观察自己。—&...mdash;恶趣痛苦,从而再度安住于正念当中。   《学集论》中说,正念实际上也包括观察三门的正知。我们如果没有离开正念,就会产生极大的功德,《宝髻经》中说:“正念能阻止一切烦恼,正念能制止一切...

    索达吉堪布 讲

    修行|正念|功德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7/08/10470513447.html
  • 五明的内容与学习的目的

    书法、运动等,是身的工巧明;种种声乐、口技、演讲等语言的技艺,是语的工巧明;了知世间规律、非世间规律、八种观察相(观察男和女、观察山和森林、观察大海和水、观察衣服、观察摩尼宝、观察马和大象)等,是意的...

    益西彭措堪布 讲授

    |五明|基础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8/07/15115726380.html
  • 唯心识观-无相禅

    学惟心识观者。所谓于一切时一切处。随身口意所有作业。悉当观察知唯是心。乃至一切境界若心住念皆当察知。勿令使心无记攀缘不自觉知。于念念间悉应观察。随心有所缘念。还当使心随逐彼念令心自知。   学习唯心识观的人要随时随地,观察自己身口意所有造作,都是由心想所生,乃至一切境界,如果心有住念都应当观察自觉,不要让自己的心无记攀缘却没有觉知。在念念之间都应仔细观察,心的所有缘念,都要让自己的心了了分明,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211639375.html
  • 观像念佛之概要

    佛乃依据,观佛三昧经及观无量寿经所谓真身观及应身观是也。  所谓真身观者,即是佛之法身遍满于法界间,若观察宇宙之实在缘起相,即等于观佛之真实身也。所谓应身观者即是观察佛在人间所现八相成道之佛身也。而此应身观之中有通观与别观之分。所谓通观者,不但观察现在阿弥陀佛,或是释迦牟尼佛,乃至通观过去七佛以及十方三世一切诸佛,观佛三昧经即详叙此种观想也。所谓别观者,即是别别观察佛身,如信仰阿弥陀佛,即观阿弥陀佛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442264756.html
  • 慈悲他人的方法与智慧

    那么困难,只要做到其中一项,另外一项自然也可以做到。 观察他人的心,用的不是神通、第三只眼、读心术或催眠术,而是用。 除了从自己的感受推想到他人的感受,还可以观察自己和他人,在立场、年龄、教育程度、生活环境,甚至文化背景等方面的差异,深入细腻地观察后,你就会发现,世界上根本不会有两个完全一样的人,既然是不一样的人,就应该学习尊重他人、了解他人,不要硬把别人当成自己来对待。 其实,人与人之间只要相处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525375587.html
  • 无欲魔无法

      有脾气,这个无明很重的,这都是魔的眷属。   你要用择法眼来观察,也用妙观察智来观察这种境界的问题。你观察,不要执著到这个上,说我观察观察。这种妙观察智就像个镜子,和大圆镜智差不多的。不过大圆镜智是不动不摇的,就现出来一切的诸法实相。妙观察智是用一种观察的力量,才能够知道清楚。那么你能用客观的态度,就不落这一种偏见。你认识这种境界,就不被它转。   弟子:我有一个问题,孙悟空是从...

    宣化上人

    |宣化上人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6/08/2359565316.html
  • 净心法要——别别观修之轮

    漏法蕴中,纵使细如针尖处,不具苦患者亦无,故此蕴为众苦源,似不净泥如火坑,乃至于彼能忆念,即应不离而安住。尔后此等苦依处,多体无常五蕴中,所谓我者为何法,设若观察我本空。若见如雨似瀑流,亦如无人之空屋,即应安住此定解,乃至未散此中住。倘若散失复如前,再依次第别别观。有时亦可无次第,诸法随意择一缘,种种观察而思彼,即于此义数数观。有时思维他者蕴,有时反观自蕴身,有时观诸有为法,于何贪执即遮彼。总之此四...

    全知麦彭仁波切 著

    |止观|净心法要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7/11/20504418976.html
  • 《现代物理学与东方神秘主义》(5)

    依赖的;不能把它们理解成孤立的部分,而只能看成是统一整体的组成部分。 在这一章中,我要讨论关于自然界基本的相互联系的概念,这是在描述原子现象的量子理论中,通过对观察过程的...分为被观察系统(对象)与进行观察的系统。被观察系统可以是一个原子,一个亚原子粒子,一个原子过程等等。观察系统则由实验仪器与观察者组成。严重的困难是由这样的事实引起的,处理这两种系统的方法是不同的。对于...

    [美]F·卡普拉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91346442.html
  • 列子好游

    东西,看到新鲜的景物。别人游览时只注意欣赏呈现在眼前的景象,而我在游览中却着重观察事物的运动和变化。你也游览,他也游览,但是一般人都不能区分这两种不同的游览。”   壶丘子林看着列子洋洋自得的神态,说道:“御寇啊,你的游览本来和别人一样,为什么偏要说跟别人不同呢?凡是呈现在人们面前的景物,就是它变化中的一种状态,同时它也在继续变化之中。你只知道观察事物的发展变化,却没有意识到自身也在不断地变化。...

    列子原著

    |道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5/09/1740301268.html